168开奖官方开奖网站查询

拍品 26
  • 26

陳逸飛 佳人如夢 油畫畫布 一九九八年作

估價
8,800,000 - 12,000,000 HKD
招標截止

描述

  • Chen Yifei
  • oil on canvas
款識
陳逸飛 chenyifei

來源

紐約,馬勃洛畫廊
私人收藏
紐約,蘇富比,2006年9月20日,拍品編號24
倫敦,馬勃洛畫廊
蒙地卡羅私人收藏
現藏者得自上述來源

展覽

紐約,馬勃洛畫廊〈陳逸飛〉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八日至二〇〇〇年一月十五日),14頁、封面
蒙地卡羅,摩洛哥馬勃洛畫廊〈向陳逸飛致敬 1946 - 2005〉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五日至六月十五日,9頁

出版

〈陳逸飛〉(美國,紐約,馬勃洛畫廊出版,一九九九年),圖版14,46至47頁
〈陳逸飛〉(英國,倫敦,馬勃洛畫廊出版),124至127頁

Condition

This work is in very good condition. There is evidence of very fine hairline craquelure on the head of the lady to the left. There is a thin diagonal lifting approximately 10 cm in length, 10 cm from the top and 20 cm from the right edge of the work, only visible under close examination. Under UV: there is evidence of five small spots fluorescent, approximately 70 cm from the top and 60 cm from the right edge of the work.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註:畫背貼有紐約馬勃洛畫廊及摩洛哥馬勃洛畫廊標籤

陳逸飛浪漫寫實主義大典《佳人如夢》

中國寫實畫家之中,陳逸飛是一顆璀璨的巨星。改革開放之後,陳逸飛是最早赴美進修的中國藝術家,亦是最早在美揚名的一位。從早期的社會主義題材、美國時期的西洋音樂家、甚至引為國際外交美談的水鄉系列,藝術家憑藉不斷突破的精神,在寫實之路上一次又一次引人驚豔;自1993年歸國發展,陳逸飛展開膾炙人口的「海上舊夢」系列,在《佳人如夢》 (拍品編號26)之中,更盡展中西古典精髓,同時參酌現代元素,將東方美學發揚光大,成為其藝術宏圖裡不可多得之傑作。

淑女·仕女·佳人

九○年代開始,陳逸飛對自己的定位不再是純粹的藝術家,更是社會活動家,矢志在蒸蒸日上的中國社會,展開一場美學運動,用藝術家本人的詞彙,是「大視覺大美術」,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便是重新塑造中華民族之形象,是故其畫中人物,亦從早期社會主義色彩濃厚的工農學兵,轉向了《佳人如夢》那般禮儀彬彬的的古典淑女。

「淑女」的概念,在中西文化都有著深厚傳統。《詩經.關睢》裡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僅象徵女性之美,在漢唐經解中更指「后妃之德」,具有貴族氣息;自中世紀的英倫開始,「Lady」亦不止是女性尊稱,而是相對男性「領主」(Lord)的社會階級。人類對於女性讚美不絕,在歷史嬗遞間亦有千姿百態的演繹:是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也是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是安格爾的宮娥,也是費丹旭的十二金釵,而《佳人如夢》正是對此經典題材的傳承與再造。畫中的淑女形象,是以近代上海女性為藍本,既保留古典中國的嫵媚,亦顯出與觀眾接軌的時代氣息。

相對於坐像或立像,《佳人如夢》以雙姝交臥的姿態加強故事性,讓觀者發揮想像,既令人想起「繡牀斜憑嬌無那」(李煜《一斛珠》)的腴艷詞韻,亦有候孝賢電影《海上花》的金粉風華。美人比肩而臥、耳鬢廝磨,彼此應是親密無間,然而兩人的相反面向,又暗示著深閨女性的細膩敏感,或者是普遍女性矛盾的心理狀態:黃衣美人海棠春睡,象徵女性溫柔嫻靜的傳統美德;青緞美人凝視遠方,似乎宣示著不甘人後、沖破藩籬的時代精神。女性間的親暱旖旎,在畫家筆下平添男性的傾慕與幻想,當中悱惻纏綿、迷離婉轉之處,已非文字所能盡錄,都留待作品讓人解讀。

陳逸飛最早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師承徐悲鴻及馬克西莫夫弟子俞雲階,具備優秀的造型能力,儘管在八○年代赴美深造,但前衛的現當代藝術並沒有動搖他對寫實繪畫之鍾情,反而促使他鑽研新古典主義。十九世紀英國的前拉斐爾派,鐘情具有民族與時代特徵的女性,作品塑造出維多利亞時代之人物經典,陳逸飛筆下的淑女,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繪畫·攝影·電影

為了加強藝術效果,《佳人如夢》整體瀰漫一股黃金般的穠麗色調,如此表現手法,與陳逸飛的電影經驗不無關係。藝術家雖以油畫奠基,然而自美歸來以後,即晉身為藝壇多面手,不僅持續開拓寫實油畫,更涉足時尚、出版、建築各方面,而他所執導的三部電影─《海上舊夢》、《人約黃昏》、《逃往上海》,揭櫫他九○年代畫風的重大轉折。在半自傳式電影《海上舊夢》之中,作為導演的陳逸飛同時也是演員,在沒有任何對白的六十多分鐘,一直配戴茶色墨鏡登場,而透過濾光鏡、鎢絲燈 和柔光罩的重重配搭,全片貫徹著橘黃氛圍,彷彿模擬他眼中所見,渲染出懷舊、追憶、悼念、重逢的情感。《海上舊夢》的推出年份是1993年,而陳逸飛在油畫使用相似的光感色調,亦始於同時,可見藝術家在尋求新媒材的同時,亦在為固有的創作模式打開新局。

九○年代的陳逸飛作品,以濃厚的電影感大放異彩。如果說其八○年代的演奏家肖像是凝固的音樂,那麼《佳人如夢》便是凝固的戲劇,然而古典主義作品裡高飽和度的光線、文藝復興以來的明暗法,已經銷融於更富現代特徵的視覺效果:除了整體色調溫暖濃烈,《佳人如夢》以鳥瞰角度取景,亦與藝術家所欽羨的古典名作大相逕庭;其矇矓、神秘的氣氛,亦似有從攝影中擷取靈感。攝影技術中變化多端的光圈、曝光與景深調校,為陳逸飛帶來嶄新靈感,配合渾厚俐落的直接畫法,使得畫中仕女若隱若現,在現實中蛻變出一種超現實性質,如回憶,如想像,更如夢幻,呼應著「海上舊夢」的系列主題。

鏡頭對於畫家的魅力和啟發,數百年前已經出現。十七世紀寫實大師維梅爾(Johannas Vermeer)繪畫,往往借助暗箱(攝影機的前身)協助構圖;隨著拍攝科技蓬勃發展,電影鏡頭裡的世界,與人類肉眼相比更是千變萬化。儘管十九世紀畫家德拉洛契(Paul Delaroche)曾因攝影的出現而慨嘆:「從今以後,繪畫已死!」然而時至今日,寫實繪畫不僅沒有式微,反而借鑒繪畫與攝影,拓展出新的道路。過往論述陳逸飛的油畫,大多以單線發展析述,然而電影在陳逸飛的後期生涯極為重要,而《佳人如夢》足見這種媒材交替創作下的影響。

上海·中國·寰宇

著名作家余秋雨盛讚陳逸飛「在劫後餘生的文化斷層間,找回潯陽遺韻的風姿,江南午後的寧靜,小橋流水的思念,安頓了一代人浮躁的眼神和心靈 & &他曾以中國的美麗,感動過世界。」《佳人如夢》之美深沉蘊藉,是陳逸飛以上海仕女構建中國形象之代表,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陸、以至整個大中華地區,並非孤軍,然而其於西方畫壇迴響之速、反應之大,則為中國油畫邁向世界之成功案例。正如許多飄洋過海的華人,陳逸飛最初在美國經歷艱苦的留學生活,思考自己的文化身份,找尋中國油畫處身世界之林的元素。在近代史上,上海是中國對外最開放的城市,亦是外國對中國的第一印象,「東方巴黎」、「十里洋場」之美稱,足以讓藝術家以故鄉為起點,將中國寫實油畫推向全球。

《佳人如夢》完成於1998年,是藝術家的鼎盛時期,在此以前,藝術家已經累積了充份的成功經驗。其以油畫呈現中國之美,首先是八○年代的「水鄉系列」,憑藉西方對水🥂都威尼斯的熟悉,把中國的水鄉周莊推向全球,甚至登上1985年的聯合國首日封;「海上舊夢」在九○年代讓藝術家再創巔峰,無疑亦是從中國出發,找尋歐美文化中固有的契合點,形成東西間的文化橋樑。《佳人如夢》的仕女形象,約於藝術家八○年代末的作品開始出現,最早是受到音樂家譚盾啟發,將口碑載道的西洋音樂家系列,轉換成演奏中國音樂的古裝仕女;到了《佳人如夢》,藝術家更臻圓熟,畫中人物不再限於手執樂器,所呈現的亦不止是繪畫的音樂美,而是透過身體語言,表現內在的優雅、溫柔、婉約氣質,發掘濃厚的東方韻味。《佳人如夢》不僅著錄於眾多圖錄及出版刊物,陳逸飛更多次與之合照,益見本作深受畫家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