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407
- 1407
豐子愷 (1898-1975)
估價
550,000 - 65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Feng Zikai
- 豐子愷 蜀道 設色紙本 立軸 一九四八年作
-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林靄民署簽
簽書:
豐子愷先生〈蜀道圖〉。
己丑暮春。靄民藏。
款識:
蜀道。
戊子仲夏。豐子愷畫。
閒居西湖,回憶蜀中避寇情景,作此小幅。己丑之春,勝利後四
年,南游香江,持贈靄民先生方家,藉留永念。子愷又記。
鈐印:
「 豐子愷」、「石門豐氏」、「子愷書畫」、「緣緣堂畫緣」、
「豐子愷年五十以後作」。
簽書:
豐子愷先生〈蜀道圖〉。
己丑暮春。靄民藏。
款識:
蜀道。
戊子仲夏。豐子愷畫。
閒居西湖,回憶蜀中避寇情景,作此小幅。己丑之春,勝利後四
年,南游香江,持贈靄民先生方家,藉留永念。子愷又記。
鈐印:
「 豐子愷」、「石門豐氏」、「子愷書畫」、「緣緣堂畫緣」、
「豐子愷年五十以後作」。
來源
香港蘇富比,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中國書畫拍賣,編號504
出版
〈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全集〉32,豐子愷 ─ 勝利(香港,翰墨軒,二
○○○年二月),頁21
○○○年二月),頁21
拍品資料及來源
上款:「靄民」即林靄民(1906-1964),字瑞章,福建人。擅詩文,
工書法,獲胡文虎延聘為〈星島日報〉社長。太平洋戰爭前到香
港,淪陷前夕,回福建任田糧處長兼儲運處長。抗戰勝利後,復
投星系報業。後轉入〈循環日報〉及〈正午報〉擔任社長。
註:一九四九年四月初,子愷先生自廈門乘輪赴香港。在港逗留
近三週,期間先後在聖約翰教堂、思豪酒店及培正中學舉辦個
展,活動均得到葉恭綽、黃般若及〈星島日報〉沈頌芳等人協助,
所撰〈香港畫展自序〉亦在該報上刊載。林靄民身為該報負責人,
自有襄助,畫家遂將所攜之佳作留贈作紀。簽條為林氏親署,曰
「己丑暮春」,即豐氏訪港之際。
抗戰時期,畫家轉入西南避寇,因山路盤旋曲折,道途崎嶇不
平,故汽車常有拋錨。他在一九四○年屢以此親身體驗入畫,有
題曰「拋錨」或「黔道」,本幅曰「蜀道」,蓋黔蜀皆西南鄰地,道
路險阻如一。題目有異,構圖則相類,差別只在於取景遠近、人
物位置編排而已。
工書法,獲胡文虎延聘為〈星島日報〉社長。太平洋戰爭前到香
港,淪陷前夕,回福建任田糧處長兼儲運處長。抗戰勝利後,復
投星系報業。後轉入〈循環日報〉及〈正午報〉擔任社長。
註:一九四九年四月初,子愷先生自廈門乘輪赴香港。在港逗留
近三週,期間先後在聖約翰教堂、思豪酒店及培正中學舉辦個
展,活動均得到葉恭綽、黃般若及〈星島日報〉沈頌芳等人協助,
所撰〈香港畫展自序〉亦在該報上刊載。林靄民身為該報負責人,
自有襄助,畫家遂將所攜之佳作留贈作紀。簽條為林氏親署,曰
「己丑暮春」,即豐氏訪港之際。
抗戰時期,畫家轉入西南避寇,因山路盤旋曲折,道途崎嶇不
平,故汽車常有拋錨。他在一九四○年屢以此親身體驗入畫,有
題曰「拋錨」或「黔道」,本幅曰「蜀道」,蓋黔蜀皆西南鄰地,道
路險阻如一。題目有異,構圖則相類,差別只在於取景遠近、人
物位置編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