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克勞德·莫內
描述
- 克勞德·莫內
- 《維圖伊的傍晚》
- 款識:畫家簽名 Claude Monet 並紀年80(左下)
- 油彩畫布
- 72 x 99 公分
- 28 1/2 x 39 1/4 英寸
來源
伯恩海姆·冉內藝廊,巴黎(購於1899年)
威廉·漢森,奧德羅普格(約購於1918年)
松方幸次郎,日本(購於1922年)
Irmano,日本(約購於1928年)
富士川畫廊,日本
售出:倫敦佳士得,1989年11月27日,品號8
售出:倫敦佳士得,1992年11月30日,品號8
E·V·陶,紐約
私人收藏(購自上述拍賣會。售出:紐約蘇富比,2010年5月5日,品號32)
現藏家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巴黎,佐治·帕蒂畫廊,「莫內」,1924年,品號27
舊金山加州榮耀宮藝術博物館,「1924-25年首屆法國藝術博覽會」,品號39
東京,東急店;大阪,大丸;福岡,伊娃卡亞,「克勞德·莫內」,1970年,品號5
出版
埃内斯特·迪蒙捷,〈W·漢森收藏〉,《古代與現代藝術雜誌》,巴黎,1922年,品號241,第338頁提及
丹尼爾·維登斯坦,《克勞德·莫內生平與專題目錄》,1974年,洛桑及巴黎,第I冊,品號590,第369頁載圖
丹尼爾·維登斯坦,《克勞德·莫內生平與專題目錄》,洛桑及巴黎,1991年,第V冊,品號590,第35頁列明
丹尼爾·維登斯坦,《克勞德·莫內生平與專題目錄》,科隆,1996年,第II 冊,品號590,第228頁載圖
大衛·喬爾,《維圖伊的莫內,1878-1893年》,布拉格,第41頁載彩圖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莫內在維圖伊逗留初期的聖母院景觀畫作,有的在鎮內完成,有的則為遠觀之作。其中很多是在其小船工作室上完成的,船舶上存滿了油畫工具,以備他一整天在河上作畫的不時之需。有一天,在河上進行創作的莫內趕在太陽落下前,♈把船停泊在加雷納的聖馬丁島上,然後繪下本作。大衛·喬爾撰寫關於莫內的維圖伊油畫作品時描述本作:「《維圖伊的傍晚》據錄取景自拉維格的河岸上,然而畫作的實際觀點卻為聖馬丁島東岸。油畫左側為『炮台』,構圖正中央為聖母院,兩者之間的蒸汽拖船噴出縷縷白煙,煙團下方正是莫內的房子。觀者可從遠處看見莫內位於島嶼上的居所,島嶼岸邊有兩堆乾草垛和聖馬丁島的農莊建築。為了防止對駛往弗農的大型駁船交通構成嚴重障礙,油畫前景右方位置🧜較近畫家的小島早已被挖走。油畫以紅、粉暖色為主,並與藍天倒影及維圖伊鎮的藍瓦屋頂構成鮮明對比。與此同時,鎮上的山丘和農地呈現黃綠色調。」(大衛·喬爾,出處同上,第98-99頁)
1870年代時,莫內居於阿讓特依,其印象派早期的作畫手法已精進完美。然而,莫內續漸摒棄既有的創作技巧,他的維圖伊作品則見證了其風格演變的關鍵轉捩點。這些作品在印象派的自然꧂現實主義與以捕捉光線變化為目的的大膽實驗式創作之間取得平衡。塞納河這一小部分河段給予莫內無數良機,讓他觀察不同季節及時間點等因素如何影響相同或相近的景觀,以及其相應呈現的光線及色調效果。幾年間,莫內屢次重回同一河段,觀察同樣的景觀在不同季節天氣下所呈現的不同效果:本作及另一早期維圖伊作品(圖2)捕捉了沐浴在下午溫暖金色霞光中的小鎮風光;以🦋及另一幅使用陰鬱暗淡色調描繪的1879年寒冬景緻(圖3)。
就畫家於1880年代的繪畫技巧而言,安德魯&🐎middot;福爾熱寫道:「相較於傳統的光影描繪,莫內現已慣以使用原色作畫,其筆下光暗處理前所未有的微妙和靈活。環環相扣的藍橘色彩和互相交織的丁香紫檸檬黃引領觀者目光越過整個油畫表面。這些顏色以逗號斜線、一點一撇等各種筆觸,表達及迎合光線在不同物件上獨有反射結構,供觀者不斷賞閱。」(安德魯·福爾熱,摘自《克勞德·ꦗ;莫內》(展覽圖錄),阿奎維拉藝廊,紐約,1976年,無出版社)
松方幸次郎(1865-1950年)乃本作最早數位藏者之一。松方幸次郎生於日本🧸,在美國接受教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一生致力收藏西洋藝術,匯集大師鉅作,當中包括梵谷、塞尚及莫內等藝術家作品。此外,他更是莫內重要的贊助人。他原本計劃建立一家西洋藝術的公共博物館,卻因1927年間的經濟風暴而被迫放棄,其收藏也因此易手四散,當中部分藏品仍留於法國。法國政府隨後把藏品贈予日本,該藏組現為東京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之重要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