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开奖官方开奖网站查询

拍品 1401
  • 1401

張大千 松下高士

估價
12,000,000 - 15,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Zhang Daqian (Chang Dai-chien, 1899-1983)
  • 潑墨潑彩紙本 鏡框 一九八二年作
  • splashed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framed
款識:
老松閱世千年壽,人是栽松昔日人;
滄海揚塵陵谷改,仙家歲月自長春。
八十四叟爰,壬戌中秋寫。

鈐印:
「 西川張爰」、「金石同壽」、「摩耶精舍」、「大千毫髮」、「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藏印:「謫仙館藏」。


來源

「謫仙館」舊藏
香港蘇富比,二○○七年十月,中國書畫拍賣,編號242

展覽

香港藝術中心包兆龍畫廊,香港藝術中心與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合辦,〈張大千回顧展〉,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七日至六月二十四日
台北,故宮博物院,〈張大千的世界〉,一九九八年九月廿六日至一九九九年一月廿日
加拿大,温哥華巿立美術館,〈無人無我、無古無今─張大千畫作加拿大首展〉,二○○○年十一月卅日至二○○一年一月廿八日
加拿大,維多利亞美術館,〈無人無我、無古無今 ─ 張大千畫作加拿大首展〉,二○○一年三月二日至四月廿二日

出版

〈張大千書畫集〉第五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一九八三年十月),圖版61
〈張大千回顧展〉目錄( 香港藝術中心,一九八五年),頁76
〈張大千畫說〉(上海書畫社,一九八六年十一月),頁96
〈張大千與無皴畫〉,莊申撰,刊載於〈張大千學術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一九八八年),頁120
〈張大千書畫集〉上集(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圖版296
〈典藏大師系列 — 張大千〉(台北,藝術家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八月),頁184
〈張大千的世界〉,傅申著(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九月),圖版121
〈張大千先生百年紀念展〉導覽手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九月二十日),頁139
〈無人無我、無古無今 ─ 張大千畫作加拿大首展〉目錄(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二○○○年十一月),圖版54
〈鑒識張大千〉,葉子著( 福建美術出版社,二○○二年一月),頁53
〈中國名畫家全集 — 張大千〉(河北教育出版社,二○○二年十二月),頁230

Condition

-generally in good condition
"In response to your inquiry, we are pleased to provide you with a general report of the condition of the property described above. Since we are not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 or restorers, we urge you to consult with a restorer or conservator of your choice who will be better able to provide a detailed, professional report.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inspect each lot to satisfy themselves as to condition and must understand that any statement made by Sotheby's is merely a subjective, qualified opinion. Prospective buyers should also refer to any Important Notices regarding this sale, which are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NOTWITHSTANDING THIS REPORT OR ANY DISCUSSIONS CONCERNING A LOT, ALL LOTS ARE OFFERED AND SOLD AS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S OF BUSINESS PRINTED IN THE SALE CATALOGUE."

拍品資料及來源

註:大千此畫,若僅從表象觀其主題,不過是一幅高士觀松圖,但是誦其詩,方知這是一幅祝壽圖,祝福受畫者能夠過著「仙家歲月自長春」的日子。長壽,是凡人皆有的願望,為了配合這樣的一個主題,大千題款下所用的印章,也與主題配合,印文是「金石同壽」。

畫中一位典型的大千畫中高士,袖手背後,側立樹下略為仰首,凝望畫面中央的一株直立的老松,樹頂已禿,中段枝葉稍豐,軀幹壯偉,崚嶒如石。根據題詩首句:「老松閱世千年壽」,得知大千以畫中老松已有千年之壽,接著又說:「人是栽松昔日人」,那麼畫中的高士若是當年種樹的人,其人的壽命豈非比千年松樹還要高壽?在他的一生中又曾經歷「滄海揚塵陵谷改」,這樣長壽的人,不是神仙又是誰呢?

此畫在設色、渲染方面,比較早年潑彩期已經有所不同。早期注重線條的精鍊與潔淨,染色則僅及於物,背景空處大抵留白:晚期則更注重全幅氛圍的營造,如此幅松樹後的山廓隱現,多屬想像空間,僅在人物上半身處留白,以突出人物主題的高士,作為畫面的焦點。先前大千亦畫過與此相同主題,並題上同一首詩的作品,至少在己亥(一九五九年) 出現過,但是畫風幾經變遷,至此已空無依傍了。— 摘引自傅申著〈張大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