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开奖官方开奖网站查询

拍品 1463
  • 1463

黃賓虹 (1864-1955)、陳衡恪 (1876-1923)等 追祭陳後山詩畫冊

估價
350,000 - 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Huang Binhong (1864-1955), Chen Hengke (1876-1923), etc.
  • 水墨、設色紙本 十五開冊 一九一四至一七年作
  • ink on paper;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album of fifteen leaves
劉季平題簽

簽書:
陳後山先生逝日追祭詩。
晦聞道長屬題。劉三。

〈畫〉
〈李霈〉
江亭憶舊圖。晦聞道長屬。丙辰正月,李霈。
〈陳衡恪〉
宋詩人陳後山先生逝日,羅惇曧、黃節等十一人設祭於法源寺,時甲寅十二月晦也。陳衡恪為圖以紀其事。
〈黃賓虹〉
野潤膏新澤,樓明納晚晴。宋陳後山句也。余喜其詩有畫意,欲圖之而未果。去臘晦聞先生曾偕同人集京師法源寺,為後山逝日齋食作詩祭之,今荷郵示佳什,并屬拙筆繢圖,時適凍雨初霽,閒窗染翰,因即後山詩意寫呈鑒正。乙卯夏五。濱虹黃質。
〈湯滌〉
甲寅除夕晦聞集同人祭陳后山詩於法源寺。越三年,丁巳十月。湯滌補圖。

〈書〉
〈黃節〉
十二月二十九日集法源寺為後山逝日設祭。謖謖長松遶佛壇,致齋為位詎無端。顧茲一往相從意,益歎於今後死難。賢達同時天獨嗇,士夫明恥國猶安。流風已絕熙豐世,詩卷憑誰共歲寒。黃節。
乙卯十二月二十九日與栽父登江亭,憶去年是日,為後山逝日設。
〈陳衍〉
臘月二十九日同人集法源寺祭陳后山先生成五言三十韵。(五古一首,文略)晦聞詩人屬錄正之。乙卯立夏,衍。
〈羅惇曧〉
十二月二十九日集法源寺祭陳后山先生,約諸公同賦。(五古一首,文略)晦公正之。惇曧。
〈胡朝梁〉
(七古一首,文略)會祭陳后山賦呈晦聞詩伯大教。鉛山胡朝梁。
〈羅復堪〉
臘月二十九日會祭陳後山先生集法源寺。(七律一首,文略)錄請晦公正之。羅惇㬊。
〈夏敬觀〉
(五古一首,文略)敬觀。
〈楊增犖〉
(七古一首,文略)甲寅十二月二十九日,嬰广、晦聞招集法源寺祭宋詩人陳后山,予以事未與,隃月迺賦此篇。江西楊增犖。
〈黃濬〉
(七律一首,文略)晦聞、掞東兩詩老,招要同人祭陳后山先生於法源寺,時為臘月二十九日陳先生之忌日也。詩成寫俟晦聞先生雅教。
侯官黃濬。詩作於甲寅。丙辰夏初書。
〈諸宗元〉
(五古一首,文略)甲寅十二月廿九日集法源寺為陳后山忌日設齋供,宗元與焉為詩以投晦聞社兄。乙卯八月始補志蹉跎可歎。
〈黃節〉
(〈甲寅十二月二十九日集法源寺為陳後山逝日設祭〉七絶兩首,文略)是會陳師曾為繢圖。明年復得黃濱虹、湯佛逋兩君補圖,因錄舊詩於後。黃節記。
乙卯十二月二十九日與栽父登江亭,憶去年此日為后山逝日設祭法源寺,與會者惟貞壯南歸,今此事亦不再矣,因為詩寄之。
二客江亭話去年,今朝吟祭后山篇;更無一事能經歲,可歎前人有獨賢。憶子夢回湖上路,迨春冰解直沽舡;憹歸未遂吾何與,當視南書在臘先。
丙辰花朝,黃節。

予擬編後山年譜久而未就,敷庵書來相促,作此答之。(五古一首,文略)乙卯正月詩。丙辰正月錄,時目疾再發不禁作細書矣。黃節記於宣南。

鈐印:
〈 劉季平〉 「劉三之章」。
〈李霈〉 「藤龕」、「香雨樓」。
〈陳衡恪〉 「衡愙之印」、「思接千載」。
〈黃賓虹〉 「黃質」。
〈湯滌〉 「湯定之」。
〈陳衍〉 「叔子」、「石眉先生」、「陳」。
〈羅惇曧〉 「孝遹」。
〈胡朝梁〉 「詩廬」。
〈羅復堪〉 「復盦」、「三山宦」。
〈夏敬觀〉 「夏敬觀印」。
〈黃濬〉 「黃濬之印」。
〈諸宗元〉 「長公」。
〈黃節〉 「晦聞」、「黃節」、「蒹葭樓詩」、「黃節」。

藏印:「逸廬珍藏」。

拍品資料及來源

上款:「晦聞」即黃節(1873-1935),廣東順德人。早承庭訓,好文擅詩,惟科舉落第未登仕。後致力以文化救國,與章炳麟、鄧實等在滬創立國學保存會,創辦〈風雨樓叢書〉、〈國粹學報〉等刊物,宣揚民族氣節。一九○八年組織南社,以詩文鼓吹革命。鼎革後潛心學術,先後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等執教。他以詩名世,有〈蒹葭樓詩〉存世。

註:陳後山即陳師道(1053-1102),江蘇彭城人,北宋著名詩人,影響後世詩壇頗鉅。民國「甲寅臘月二十九日」,即公曆一九一五年二月十二日,舊京文壇諸人在黃晦聞、羅癭公招邀下,集法源寺,「齋食作詩」,追祭陳後山逝日。與會者十一人,包括粵籍詩人、南杜舊友及書畫界名宿,如諸宗元、陳石遺、羅復堪、黃秋岳等。會後,參與者咏句以紀,亦有未到會者繪圖賦詩頌之,先後歷時三載,皆應黃節之邀而成,本冊詩畫即詳錄其事。
若細考冊中內容,以甲寅之會為主,翌年乙卯再有晦聞與劉栽甫會於江亭,追憶法源寺故事,復補圖添詩,兩者連綴合裝一冊。故冊中四圖繪於不同時期,陳師曾一幅成於會後,黃賓虹一幅乃翌年得晦聞函邀而寫,李霈一幅寫江亭憶舊於丙辰年,湯定之一幅壓卷,時維丁巳。其中李霈及湯定之兩開背後,具黃節手迹,分別書「寫江亭追憶意,黃節拜」及「除夕追祭陳後山詩圖」,可知日後分請兩人補圖添入冊中,其時序自見清晰。
全冊書畫逾三載而成,兩及文壇舊故,牽涉之廣,足見黃晦聞於文壇之地位,且精工裝裱,可知珍視甚矣。
足堪一記者,冊中黃賓虹一幅,雖早年所出,惟細筆工緻,圖中結屋相連,蒼松環繞,嵐氣飄盪,據後山「樓明納晚晴」句意衍生,且見室內起居情狀,刻劃精微,可見其早歲駕馭筆墨之精鍊,刻意用功處,亦無負老友黃節千里親函,「欲乞公製一圖,以志斯事」之摯!

參考資料:
黃節致黃賓虹求畫函可參見〈黃賓虹年譜〉,王中秀編(上海書畫出版社,二○○五年六月),頁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