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2260
- 2260
董其昌 1555-1636 | 行書《陳少保端毅公夫妻誥身》
估價
800,000 - 1,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行書《陳少保端毅公夫妻誥身》
- 水墨紙本 手卷
- 27 x 361.8 厘米,10 5/8 x 142 3/8 英寸
署簽:(陳炳)倪文正董文敏兩公撰書宜興陳少保端毅公誥身軸。嘉慶甲戌(1814)歲,寄跡商邱七世孫炳因我公墓事歸陽羨,以得此軸及遺像,敬重裝于吳門胥江行館,此我浩然堂家寶,子孫保之保之。炳謹藏并識。鈐印:「青門一枝」 引首:(伊秉綬)董文敏書陳少保端毅公夫妻誥身。嘉慶乙亥年(1815)秋八月,汀洲伊秉綬敬題。鈐印:「人書俱老」、「伊秉綬印」 釋文:太子少保都察院左都御史陳于廷并妻誥命一道。奉天承運…綸誥請予脩顏魯公、徐越公事,予義滋以出專晴之日應教,恕有繼請者無能應也。鈐印:「董其昌印」 題跋:(文略,不錄) (共十八家,錄其七,餘請見注) (曹在豊)雍正乙卯(1735)四月三日外曾孫曹在豊拜識。 (張照)乾隆二年(1737) 嘉平朔後學張照讀識。鈐印:「照」、「法華盦」 (張廷玉)後學張廷玉拜識。鈐印:「張廷玉印」、「衡臣」 (陳浩)乾隆四年(1739)孟夏下浣昌平宗後學浩僅題。 (汪由敦)乾隆元年歲在丙辰(1736)冬十有二月朔日庚申,後學汪由敦敬書。鈐印:「汪由敦印」、「謹堂」 (陳用光)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秋七月既望新城後學陳用光敬觀。鈐印:「陳用光印」、「石士」 (梁章鉅)道光丁亥(1827)冬日福州梁章鉅拜題。鈐印:「古瓦硯齋」 鑑藏印: (完顏麟慶)「完顏家藏」、「水木清華之館」、「完顏氏」、「雲蔭堂印」 (伊秉綬)「廣陵太守章」「書五」、「樸公過目」、「樸山審定」、「書禪」、「精華館」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注:
卷前有款為伊秉綬之引首,卷後有曹在豊、張照、張廷玉、陳浩、汪由敦、齊彥槐、平翰、何士祁、沈兆澐、龔麗正、伊念曾、鐘麟、程裔采、張岳崧、宋其沅、陳用光、吳文桂等清代名家題跋。
據題跋所述,本幅為董其昌書《陳少保端毅公夫妻誥身》別本,由陳氏子孫家傳,歷經履中、履平、伯恭等商邱陳氏。另本常見於董書《陳于廷告身》拓本,內容大致相同,惟拓本款有「上乞修第二疏,乃書此并記歲月,崇禎五年歲在壬申七月十日」。
卷前有款為伊秉綬之引首,卷後有曹在豊、張照、張廷玉、陳浩、汪由敦、齊彥槐、平翰、何士祁、沈兆澐、龔麗正、伊念曾、鐘麟、程裔采、張岳崧、宋其沅、陳用光、吳文桂等清代名家題跋。
據題跋所述,本幅為董其昌書《陳少保端毅公夫妻誥身》別本,由陳氏子孫家傳,歷經履中、履平、伯恭等商邱陳氏。另本常見於董書《陳于廷告身》拓本,內容大致相同,惟拓本款有「上乞修第二疏,乃書此并記歲月,崇禎五年歲在壬申七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