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开奖官方开奖网站查询

拍品 1052
  • 1052

廖繼春 | 淡江風景

估價
8,000,000 - 12,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Liao Chi-Chun (Liao Jichun)
  • 淡江風景
  • 一九六〇年作
  • 油畫畫布
  • 65.5 x 80.5 cm; 25 ¾ x 31 ⅝ in.
款識 繼春 1960(右下)

來源

台北,羅芙奧,2011年6月5日,拍品編號155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者直接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台灣省第十五屆全省美術展覽會〉一九六〇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五
台南,台南社會教育館〈台灣省第十五屆全省美術展覽會〉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一至十五日
台中,台中市立圖書館〈台灣省第十五屆全省美術展覽會〉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

出版

〈台灣省第十五屆全省美術展覽會畫刊〉(台灣,台北,台灣省第十五屆全省美術展覽會籌備委員會出版, 一九六〇年),49頁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奮起前航之美 神州大地風物殊異,為藝術家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一旦觸及故鄉主題,作品更洋溢濃厚的溫情與鍾愛;如此現象亦見諸收藏之過程,一旦藏家於作品發現自己熟悉或喜愛之地,其入藏之熱情亦蔚然倍增,成就畫家與藏家之間的情感交流。《淡江風景》(拍品編號1052)乃旅日華人宗師廖繼春經典之作,曾經代表藝術家參與1960至61年縱貫台北、台中、台南三城的「台灣第十五屆全省美術展覽會」,主題上不僅呈現藝術家執教台灣師範學院時期最喜愛的採風之地,風格上更反映他在戰後勇敢擺脫日系學院派作風,大膽切入五○年代興起的抽象繪畫,成就讓人耳目一新的藝術風格。

中國藝術家旅日,以十九世紀末之戊戌維新為背景:1905年,李叔同(弘一法師)考入東京美術學校,是西方油畫經日本傳入中國之始;一、二○年代,關良、丁衍庸等繼續從大陸遠渡東洋,從台灣出發者,則以廖繼春成就最高。廖繼春生於日治時期的台灣,憑藉個人之刻苦奮進,其於1924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接受結合印象派、後期印象派以及野獸派為主的日系油畫訓練,並以優異成績畢業,1928年以《芭蕉之庭》入選日本「帝展」之後,隨即返回台灣,以教學與創作推動台灣油畫發展;1946年,廖繼春受聘執教台北師範學院,終身未嘗離開崗位,構成其戰後生活與創作之基礎。由於定居台北,藝術家得以經常前往台北近郊寫生,《淡江風景》即呈現台北西北方淡水鎮的秀麗風光。淡水河地佔出海口之便利,自十六世紀即以對荷蘭通商港口而聞名,加上自然風光明媚,更成為藝術家採風勝地。按廖繼春主要出版物統計,其以淡水為題創作始於1956年,至於逝世前的1975年,形成長達二十年的經典系列。廖繼春畫淡水,喜以觀音山為居正中,前方橫亙淡水河,似有向塞尚「聖維克多山」系列致敬之意;《淡江風景》卻別出心裁,其以畫面四分之三呈現近景的淡水鎮上風光,而右上方的四分之一,則呈現遠景的淡水河與天空。在此,藝術家不汲汲追求形似,亦不採用準確的單點透視,而是酣暢發揮他最擅長的斑斕色彩與率真個性,用紅、綠、黃、白色塊譜成琴鍵般的輕快樂韻,將一幅風景寫生作品,昇華成滿載喜樂的抽象構圖。

《淡江風景》以抽象構圖呈現,對於廖繼春個人與台灣藝術發展,均具有重要歷史意義。五○年代,台灣早已光復,日式學院派油畫無復過去的官方優勢,抽象繪畫則在戰後西方畫壇迅速崛起,對年輕藝術家產生重大影響。作為當時的藝壇前輩與學院師長,思想開放、寛大為懷的廖繼春不僅支持學生劉國松、莊喆等成立前衛藝術團體「五月畫會」,更坦然放下早年奠定的畫風與成就,身體力行開始創作抽象繪畫。《淡江風景》誕生於1960年,這正是台灣戰後藝術家最為活躍的時期,「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此起彼落的以嶄新理論與作品衝擊畫壇,特別是挑戰以台灣「省展」為象徵的官方體系;廖繼春敢與學生站於同一陣線,接受時代新風,甚至以《淡江風景》參加「省展」,形成重要示範作用,無疑緩和了新舊世代的對立,促進中國現代藝術在台灣的發展步伐,其指標性的歷史意義至今猶存。



附:台北日升月鴻畫廊開立之作品保證書
註:畫背貼有藝術家工作室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