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038
- 1038
關良 | 唐僧與悟空
估價
800,000 - 1,2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Guan Liang
- 唐僧與悟空
- 油畫畫布
- 47.5 x 54 cm; 18 ¾ x 21 ¼ in.
一九七八年作
來源
台北,大未來畫廊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香港,富麗華酒店大廳、博雅公司展覽廳〈關良油畫水墨畫展〉一九八一年十二月至一九八二年一月
台北,耿畫廊〈關良個展〉二〇一二年六月二日至二十四日
台北,耿畫廊〈關良個展〉二〇一二年六月二日至二十四日
出版
〈關良畫冊〉(中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二年),圖版47
〈關良油畫的風骨〉陸權著,載於〈中國油畫〉(中國,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四年第四期),3頁
〈關良〉薛建華編(中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二〇〇九年),102頁
〈關良 1900 – 1986〉CANS藝術新聞編輯團隊編(台灣,台北,華藝文化出版,二〇一二年),118至119頁
〈關良油畫的風骨〉陸權著,載於〈中國油畫〉(中國,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四年第四期),3頁
〈關良〉薛建華編(中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二〇〇九年),102頁
〈關良 1900 – 1986〉CANS藝術新聞編輯團隊編(台灣,台北,華藝文化出版,二〇一二年),118至119頁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戲說任平生 關良的京劇作品,是其人物繪畫之昇華,既從精神上反映他揚善鋤惡的個性,更從藝術上代表他結合油畫、水墨之成就。良公原藉廣東番禺,自小因父親經商的關係而客居南京兩廣會館,會館旁邊的小舞台經常演出傳統劇目,加上父親陪伴引導,養成他對戲劇的嗜愛,亦培養出他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儘管良公年輕時留學日本,並一度投入於小提琴演奏,他在二〇年代歸國之後,旋即回歸京劇懷抱,尤其是在1928年參與北伐之後回到上海美專,他在執教之餘大量看戲並創作速寫,又與京劇名伶深入交流,開始了他相關主題的創作;1935年,他正式師從北京富連成戲班名角,開始累積長達數十年的演出經驗,使他對於京劇人物、劇情、場景的理解更為深刻;即使在抗戰期間的國立藝專,關良依然不忘以京劇排解師生轉移後方期間的恐慌和枯寂;及至光復以後回歸杭州,藝術家更結交了京劇名伶蓋叫天。蓋叫天擅長武生與老生,尤其喜愛關良的戲劇人物,經常邀請藝術家以他演出的人物入畫,良公亦藉此良機,以京劇大師為模特,由是誕生一幅幅忠於舞台演出、曲盡京劇精華的作品。
國畫名宿朱屺瞻曾經讚嘆:「在求稚拙的領域上,我與關良有同好,但在實踐上自愧不如關良。」(見莫一點《腕底粉墨-談關良的繪畫藝術》)「稚拙味」乃良公繪畫的重要特徵,此點尤其突顯於他的京劇人物,開啟了中國書畫別開生面的新一頁。他大膽以京劇優伶入畫,開創書畫傳統亙古未見之先河,使得京劇從民間藝術躍登大雅之堂;其寫意之筆法,按關良本人自述,是追求「鈍滯澀重、拙中帶巧、柔中帶剛」,解放書畫傳統中經已程式化、套路化的「古法十八描」,成為表現其赤子童心的上佳技巧;見諸油畫之上,《唐僧與悟空》(拍品編號1038)更是京劇人物與國畫山水之結合,畫面豐富熱鬧。本作以油畫表現中國寫意山水,素雅而富於層次的銀灰調子,重新演繹了國畫淡墨,並以置於前景的大樹營造縱深,如此簡括之布置,細品之下卻不難發現藝術家援引了塞尚《聖維克多山》系列的經典構圖,讓人不得不嘆服藝術家之巧思;前方的悟空與唐僧二人對戲,托缽半跪的悟空亮麗醒目,右方的唐僧慈悲內斂,古拙的造型更蛻變自敦煌壁畫上的人物,體現藝術家1941至1944年間考察大西北之成果,堪稱關良油畫中膾炙人口之作。
國畫名宿朱屺瞻曾經讚嘆:「在求稚拙的領域上,我與關良有同好,但在實踐上自愧不如關良。」(見莫一點《腕底粉墨-談關良的繪畫藝術》)「稚拙味」乃良公繪畫的重要特徵,此點尤其突顯於他的京劇人物,開啟了中國書畫別開生面的新一頁。他大膽以京劇優伶入畫,開創書畫傳統亙古未見之先河,使得京劇從民間藝術躍登大雅之堂;其寫意之筆法,按關良本人自述,是追求「鈍滯澀重、拙中帶巧、柔中帶剛」,解放書畫傳統中經已程式化、套路化的「古法十八描」,成為表現其赤子童心的上佳技巧;見諸油畫之上,《唐僧與悟空》(拍品編號1038)更是京劇人物與國畫山水之結合,畫面豐富熱鬧。本作以油畫表現中國寫意山水,素雅而富於層次的銀灰調子,重新演繹了國畫淡墨,並以置於前景的大樹營造縱深,如此簡括之布置,細品之下卻不難發現藝術家援引了塞尚《聖維克多山》系列的經典構圖,讓人不得不嘆服藝術家之巧思;前方的悟空與唐僧二人對戲,托缽半跪的悟空亮麗醒目,右方的唐僧慈悲內斂,古拙的造型更蛻變自敦煌壁畫上的人物,體現藝術家1941至1944年間考察大西北之成果,堪稱關良油畫中膾炙人口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