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133
- 1133
五木田智央 | 固態倖存者
估價
2,500,000 - 3,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Gokita Tomoo
- 固態倖存者
- 款識Tomoo Gokita(作品內框)《SOLID STATE SURVIVOR》,藝術家簽名,09(作品背面)
- 壓克力水粉亞麻布
- 194 x 162 公分,76⅜ x 63¾ 英寸
2009年作
來源
紐約,ATM 畫廊
歐洲,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歐洲,私人收藏
現藏者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
紐約,ATM 畫廊,「Champion Carnival」,2009年3月至5月
拍品資料及來源
陌生人的陌生感
二手青少年
他們面對面
面對化學的族群
心智盲目
眼睛空洞
發黑的舌頭在燃燒
沒有名字
夢裡呼吸
列隊而站,咧嘴綻笑
互相撞擊的生命體
固態倖存者
黃色魔術交響樂團
《固態倖存者》驟眼看去矚目不群、奇異誘人,作品取名自黃色魔術交響樂團在1979年發行的獲獎唱片《固態倖存者》,體現出唱片收錄的同名歌曲歌詞描述的未來變異生命體。畫面呈現兩位戴著頭盔的女士,托著一名第三者的下半身。她們頭上的誇大頭盔,散發出一種冰冷的機械神秘感,與兩人曼妙的腿部線條產生出超現實的對比。本作畫面詭譎而吸引,既令人不安又充滿魅力,是五木田智央廣受好評的創作之中的佳例。作品以藝術家獨特的灰色調繪成,神秘莫測,在純黑中綻放出金碧輝煌,遊刃有餘地融合了普普藝術、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新表現主義、科幻主義及日式平面設計風格。與此同時,本作選材亦可追溯至五木田智央在音樂公司出任平面設計師時的早期創作生涯。《固態倖存者》創於2009年,當時五木田從平面設計師轉型為藝術家已有數年,畫中明暗對照法運用得宜,可見五木田在多種繪畫方式上質樸而精確的技巧,如交錯的線條、銳利的漸變、精彩的光影用色,以及大膽的顏料塗抹、擦刮和挖除。畫作效果璀璨奪目、紛華靡麗,卻弔詭地令人忐忑不安,教人聯想起多種視覺元素,包括平面設計、書法,以及復古明信片及雜誌剪紙,成就一幅獨一無二的美學大作。正如羅伯塔・史密斯所言:「五木田先生的語言橫跨插畫、色情情色、抽象、兒童畫、書法以及廣告牌等領域,完美的畫面控制、光滑如絨的質感以及色調運用,為黑與白賦予了鮮活生命。」(羅伯塔・史密斯撰,〈陌生市鎮:入侵藝術突破藝術世界的多孔邊界〉,《紐約時報》,2005年3月9日)
五木田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已是一位享負盛名的插畫師及平面設計師,後來回歸繪畫及油畫行列。於早年藝術家時期,囿於拮据,五木田的畫面用色非常單一。2000年,日本出版商Little More 為他發行了三千本《內衣摔角》並迅速斷市,此書後來更成為藝術家書籍經典,為五木田帶來突破。2005年,紐約藝術家泰勒・麥基曼斯無意中讀到一本《內衣摔角》,並邀請五木田往切爾西參與聯展;藝術家的作品大獲好評,引領他進入紐約藝壇。受先前時尚及音樂行業的平面設計師生涯啟發,五木田的藝術美學取材自七十年代著名雜誌《花花公子》、流行海報、復古明信片、唱片套、經典電影劇照,更在日本與西方流行文化、非主流反傳統文化產物上汲取靈感。藝術家的許多畫作均建基於他的鉛筆及墨水掃描,因為藝術家「仍然喜歡繪畫,這讓他感到『放鬆』[……] 但隨著時間過去,五木田 [……] 顛覆了他的創作過程,捨棄參考任何先前草稿,開始自由繪畫。」(吳燕玲著,〈一千種灰調子:五木田智央〉,《ArtAsiaPacific》,2015年7-8月)
五木田所運用的重大構圖手法,就是先採用本作所示的面具或頭盔,再添以不同程度的污跡、亂塗及旋紋,將畫中人物的面目模糊,去除人體形態。這種手法早於2008年已露雛形,藝術家透過將面部五官劃去、模糊及斷裁,混淆觀眾目光,在受窺視的主體與客體間拉開批判距離。雖然畫面及畫中的人形叫人想入非非,吸引了觀者的視線,五木田對顏料、形狀及光暗的嫻熟操控卻杜絕了交流及深入接觸,將觀眾拒諸門外,同時讓畫面充滿張力、暴力及神秘氣息。這種手法令人聯想起格哈德・里希特在1960年代末所創的模糊照相現實主義作,作品同樣將圖像模糊、把控有度。五木田在本作的審美亦與弗朗西斯・培根充滿心理張力的作品互相呼應;培根從1950年代起創作其代表性《尖叫的教皇》系列時,參考了維拉斯蓋茲的教宗依諾增爵十世肖像畫照片,而五木田在創作時亦以圖像作為基礎,再蓄意加以扭曲。引用培根的話,將教皇畫得面目全非能讓他「更為暴力及一針見血地攻擊神經系統」,從而窺探圖像背後的現實;同樣地,五木田的畫作亦顛覆了大腦的識別能力,引發視覺及思維激盪。
《固態倖存者》洋溢藝術家的風範和創作自信,神秘詭譎、奇思妙想直現觀者眼前,將人們引進一個陌生的異域,同時警示那令人神迷欲往的危險境地。
二手青少年
他們面對面
面對化學的族群
心智盲目
眼睛空洞
發黑的舌頭在燃燒
沒有名字
夢裡呼吸
列隊而站,咧嘴綻笑
互相撞擊的生命體
固態倖存者
黃色魔術交響樂團
《固態倖存者》驟眼看去矚目不群、奇異誘人,作品取名自黃色魔術交響樂團在1979年發行的獲獎唱片《固態倖存者》,體現出唱片收錄的同名歌曲歌詞描述的未來變異生命體。畫面呈現兩位戴著頭盔的女士,托著一名第三者的下半身。她們頭上的誇大頭盔,散發出一種冰冷的機械神秘感,與兩人曼妙的腿部線條產生出超現實的對比。本作畫面詭譎而吸引,既令人不安又充滿魅力,是五木田智央廣受好評的創作之中的佳例。作品以藝術家獨特的灰色調繪成,神秘莫測,在純黑中綻放出金碧輝煌,遊刃有餘地融合了普普藝術、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新表現主義、科幻主義及日式平面設計風格。與此同時,本作選材亦可追溯至五木田智央在音樂公司出任平面設計師時的早期創作生涯。《固態倖存者》創於2009年,當時五木田從平面設計師轉型為藝術家已有數年,畫中明暗對照法運用得宜,可見五木田在多種繪畫方式上質樸而精確的技巧,如交錯的線條、銳利的漸變、精彩的光影用色,以及大膽的顏料塗抹、擦刮和挖除。畫作效果璀璨奪目、紛華靡麗,卻弔詭地令人忐忑不安,教人聯想起多種視覺元素,包括平面設計、書法,以及復古明信片及雜誌剪紙,成就一幅獨一無二的美學大作。正如羅伯塔・史密斯所言:「五木田先生的語言橫跨插畫、色情情色、抽象、兒童畫、書法以及廣告牌等領域,完美的畫面控制、光滑如絨的質感以及色調運用,為黑與白賦予了鮮活生命。」(羅伯塔・史密斯撰,〈陌生市鎮:入侵藝術突破藝術世界的多孔邊界〉,《紐約時報》,2005年3月9日)
五木田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已是一位享負盛名的插畫師及平面設計師,後來回歸繪畫及油畫行列。於早年藝術家時期,囿於拮据,五木田的畫面用色非常單一。2000年,日本出版商Little More 為他發行了三千本《內衣摔角》並迅速斷市,此書後來更成為藝術家書籍經典,為五木田帶來突破。2005年,紐約藝術家泰勒・麥基曼斯無意中讀到一本《內衣摔角》,並邀請五木田往切爾西參與聯展;藝術家的作品大獲好評,引領他進入紐約藝壇。受先前時尚及音樂行業的平面設計師生涯啟發,五木田的藝術美學取材自七十年代著名雜誌《花花公子》、流行海報、復古明信片、唱片套、經典電影劇照,更在日本與西方流行文化、非主流反傳統文化產物上汲取靈感。藝術家的許多畫作均建基於他的鉛筆及墨水掃描,因為藝術家「仍然喜歡繪畫,這讓他感到『放鬆』[……] 但隨著時間過去,五木田 [……] 顛覆了他的創作過程,捨棄參考任何先前草稿,開始自由繪畫。」(吳燕玲著,〈一千種灰調子:五木田智央〉,《ArtAsiaPacific》,2015年7-8月)
五木田所運用的重大構圖手法,就是先採用本作所示的面具或頭盔,再添以不同程度的污跡、亂塗及旋紋,將畫中人物的面目模糊,去除人體形態。這種手法早於2008年已露雛形,藝術家透過將面部五官劃去、模糊及斷裁,混淆觀眾目光,在受窺視的主體與客體間拉開批判距離。雖然畫面及畫中的人形叫人想入非非,吸引了觀者的視線,五木田對顏料、形狀及光暗的嫻熟操控卻杜絕了交流及深入接觸,將觀眾拒諸門外,同時讓畫面充滿張力、暴力及神秘氣息。這種手法令人聯想起格哈德・里希特在1960年代末所創的模糊照相現實主義作,作品同樣將圖像模糊、把控有度。五木田在本作的審美亦與弗朗西斯・培根充滿心理張力的作品互相呼應;培根從1950年代起創作其代表性《尖叫的教皇》系列時,參考了維拉斯蓋茲的教宗依諾增爵十世肖像畫照片,而五木田在創作時亦以圖像作為基礎,再蓄意加以扭曲。引用培根的話,將教皇畫得面目全非能讓他「更為暴力及一針見血地攻擊神經系統」,從而窺探圖像背後的現實;同樣地,五木田的畫作亦顛覆了大腦的識別能力,引發視覺及思維激盪。
《固態倖存者》洋溢藝術家的風範和創作自信,神秘詭譎、奇思妙想直現觀者眼前,將人們引進一個陌生的異域,同時警示那令人神迷欲往的危險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