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1149
- 1149
理查・普林斯 | 無題(德庫寧)
估價
3,200,000 - 4,8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Richard Prince
- 無題(德庫寧)
- 款識藝術家簽名,2007,《UNTITLED(DE KOONING)》(作品背面)
- 壓克力、電腦輸出及油性蠟筆畫布
- 132.5 x 188.4 公分,52⅛ x 74⅛ 英寸
2007年作
來源
紐約,格拉斯頓畫廊
Marc Jacobs 於2007年購自上述來源
Marc Jacobs 於2007年購自上述來源
拍品資料及來源
有些人在祭壇前俯伏崇奉,我卻敬拜德庫寧。
理查・普林斯
《無題(德庫寧)》色彩濃烈鮮豔、構圖矚目獨特、引人遐想,是理查・普林斯的典範之作,與抽象表現主義泰斗威廉・德庫寧的經典創作形象有著密切關聯。普林斯閱讀德庫寧的《女人》系列作品圖錄時,看見書中扭曲而奇譎的女性形象,那些軀體被大片誇張抽象的圖案纏繞著,因而靈機一觸,創作了本作所屬的《德庫寧》系列作品。普林斯受到這些圖像的啟發,開始以石墨及油蠟筆在畫幅上塗鴉掃描,再勾勒外形、肌理及輪廓。他從圖錄及舊色情雜誌上剪出零碎圖案,拼貼在畫上,為人物添上五官、身體部位、四肢及生殖器官,創造出雌雄同體的合成人物。然後,普林斯將這些精心構造的人像撕下來並互相組合,再以電腦掃描,以噴墨打印機將它們打印在巨型畫幅上,使它們越漸遠離原本的材料。隨後,普林斯再大筆地揮灑油彩和石墨,令人聯想起德庫寧的作畫技巧。最後的成品畫面細膩繁複,人物形象卻殘破不堪,不僅是對德庫寧這位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前輩的頌讚,更是對美國流行文化日常中的虛榮外衣、以至低俗情色意象的一次嚴厲拷問。
自從普林斯在1983年首次為他的《牛仔》系列重新拍攝萬寶路香煙廣告的照片後,他一直以挪用為創作方式來抒發才思,從而審視美國人日常生活中的視覺與文化圖騰。他與1970及1980年代的「圖像世代」藝術家一樣,在成名之時,前輩們早已將創作過程從具象表意、時間指涉,甚至媒材的限制中解放出來。身處一個充斥各種不同圖像、極度商業化的文化中,普林斯直接採用當代具有代表性的視覺語彙來創作。面對五花百門的既有圖像,普林斯「從未想過再創作任何新事物」,正如他本人所言:「我非常反對以現代手法創作任何新事物。」(藝術家與諾米斯・莫利克對談,卡爾・海因編,《理查・普林斯:1977-1993年攝影作品》,漢諾威,1994年,頁32)他對這些既有的現成圖像運用自如,一方面營造出沃荷式的流行文化夢幻想像,另一方面則對它們所捏造的幻象嚴加批判;通過這些仿製圖像的極端失實,普林斯剖析了越來越看重光鮮人造表象、漠視真實生活體驗的現代文化,並嚴厲地批判這個充斥物質主義和虛構幻象、愚昧而奢華糜爛的世代。
《德庫寧》系列始於2007年,普林斯的商業流行圖像語彙,從此首次昇華至高級藝術境界。普林斯承傳了這位抽象表現藝術家前輩顛覆美麗裸女形象的做法,將德庫寧筆下的女性人物加以玷污,故本作既是對他的致敬,也是一種褻瀆。喜愛獵奇的德庫寧如此說:「美麗對我而言很狂妄。我喜歡獵奇,那比較令人愉悅」(引自威廉・德庫寧撰,〈女體景觀〉,約翰・埃爾德菲爾德著,《德庫寧回顧展》展覽圖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2011年,頁277)。再者,普林斯的破毀與顛覆,亦令人聯想到德庫寧的創作手法,包括嚴謹精確的擦刮與重繪,以及類似拼貼的處理,包括拾得的攝影圖片,而這些圖片大多是從雜誌撕下。普林斯更模仿德庫寧寬闊流麗的筆觸,沿襲其備受尊崇的動勢繪畫技巧。通過模仿德庫寧的意象和手法,普林斯的《德庫寧》系列作品乃不同原作被多重挪用交錯而成的獨特結晶。
普林斯的作品與美國通俗文化息息相關,它們不僅模糊了德庫寧與普林斯的分野,更打破了美國視覺文化裡高雅與低俗的界限。當中,他慕仿德庫寧的作品揭示了美國文化所隱藏的愚昧、庸俗及情色意涵。除了「性」以外,與美國夢互相牽連、互為表裡的主題寥寥無幾。這個主題在普林斯的作品中一脈相承,從《靈性美國》(Spiritual America)童星波姬・小絲的重新處理照片、取材自低俗小說的火辣《護士》系列,到本系列的雌雄同體人像,以及2009年的藝術家著作《貝蒂克萊恩》(Bettie Kline)皆歷歷可見。普林斯藉著豐富繁雜的創作,向在社會和文化規則下約定俗成的身份定型提出質詢;這些作品既是對這些虛構幻象底下的黑暗的責斥,亦是對它們的謳歌。在《德庫寧》系列裡,普林斯首次直接沿用學院派經典意象,好比一面反映出各種二元觀念的菱鏡,包括創建與破毀、高雅與低俗藝術、清教徒主義與通俗流行文化。
理查・普林斯
《無題(德庫寧)》色彩濃烈鮮豔、構圖矚目獨特、引人遐想,是理查・普林斯的典範之作,與抽象表現主義泰斗威廉・德庫寧的經典創作形象有著密切關聯。普林斯閱讀德庫寧的《女人》系列作品圖錄時,看見書中扭曲而奇譎的女性形象,那些軀體被大片誇張抽象的圖案纏繞著,因而靈機一觸,創作了本作所屬的《德庫寧》系列作品。普林斯受到這些圖像的啟發,開始以石墨及油蠟筆在畫幅上塗鴉掃描,再勾勒外形、肌理及輪廓。他從圖錄及舊色情雜誌上剪出零碎圖案,拼貼在畫上,為人物添上五官、身體部位、四肢及生殖器官,創造出雌雄同體的合成人物。然後,普林斯將這些精心構造的人像撕下來並互相組合,再以電腦掃描,以噴墨打印機將它們打印在巨型畫幅上,使它們越漸遠離原本的材料。隨後,普林斯再大筆地揮灑油彩和石墨,令人聯想起德庫寧的作畫技巧。最後的成品畫面細膩繁複,人物形象卻殘破不堪,不僅是對德庫寧這位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前輩的頌讚,更是對美國流行文化日常中的虛榮外衣、以至低俗情色意象的一次嚴厲拷問。
自從普林斯在1983年首次為他的《牛仔》系列重新拍攝萬寶路香煙廣告的照片後,他一直以挪用為創作方式來抒發才思,從而審視美國人日常生活中的視覺與文化圖騰。他與1970及1980年代的「圖像世代」藝術家一樣,在成名之時,前輩們早已將創作過程從具象表意、時間指涉,甚至媒材的限制中解放出來。身處一個充斥各種不同圖像、極度商業化的文化中,普林斯直接採用當代具有代表性的視覺語彙來創作。面對五花百門的既有圖像,普林斯「從未想過再創作任何新事物」,正如他本人所言:「我非常反對以現代手法創作任何新事物。」(藝術家與諾米斯・莫利克對談,卡爾・海因編,《理查・普林斯:1977-1993年攝影作品》,漢諾威,1994年,頁32)他對這些既有的現成圖像運用自如,一方面營造出沃荷式的流行文化夢幻想像,另一方面則對它們所捏造的幻象嚴加批判;通過這些仿製圖像的極端失實,普林斯剖析了越來越看重光鮮人造表象、漠視真實生活體驗的現代文化,並嚴厲地批判這個充斥物質主義和虛構幻象、愚昧而奢華糜爛的世代。
《德庫寧》系列始於2007年,普林斯的商業流行圖像語彙,從此首次昇華至高級藝術境界。普林斯承傳了這位抽象表現藝術家前輩顛覆美麗裸女形象的做法,將德庫寧筆下的女性人物加以玷污,故本作既是對他的致敬,也是一種褻瀆。喜愛獵奇的德庫寧如此說:「美麗對我而言很狂妄。我喜歡獵奇,那比較令人愉悅」(引自威廉・德庫寧撰,〈女體景觀〉,約翰・埃爾德菲爾德著,《德庫寧回顧展》展覽圖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2011年,頁277)。再者,普林斯的破毀與顛覆,亦令人聯想到德庫寧的創作手法,包括嚴謹精確的擦刮與重繪,以及類似拼貼的處理,包括拾得的攝影圖片,而這些圖片大多是從雜誌撕下。普林斯更模仿德庫寧寬闊流麗的筆觸,沿襲其備受尊崇的動勢繪畫技巧。通過模仿德庫寧的意象和手法,普林斯的《德庫寧》系列作品乃不同原作被多重挪用交錯而成的獨特結晶。
普林斯的作品與美國通俗文化息息相關,它們不僅模糊了德庫寧與普林斯的分野,更打破了美國視覺文化裡高雅與低俗的界限。當中,他慕仿德庫寧的作品揭示了美國文化所隱藏的愚昧、庸俗及情色意涵。除了「性」以外,與美國夢互相牽連、互為表裡的主題寥寥無幾。這個主題在普林斯的作品中一脈相承,從《靈性美國》(Spiritual America)童星波姬・小絲的重新處理照片、取材自低俗小說的火辣《護士》系列,到本系列的雌雄同體人像,以及2009年的藝術家著作《貝蒂克萊恩》(Bettie Kline)皆歷歷可見。普林斯藉著豐富繁雜的創作,向在社會和文化規則下約定俗成的身份定型提出質詢;這些作品既是對這些虛構幻象底下的黑暗的責斥,亦是對它們的謳歌。在《德庫寧》系列裡,普林斯首次直接沿用學院派經典意象,好比一面反映出各種二元觀念的菱鏡,包括創建與破毀、高雅與低俗藝術、清教徒主義與通俗流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