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2722
- 2722
高奇峰(1889-1933)、張坤儀(1895-1969) 君子是喻 | 設色紙本 立軸
估價
350,000 - 5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設色紙本 立軸
- 131.8 by 45.9 cm. 51 7/8 by 18 1/8 in.
葉恭綽題識及署簽簽書:高奇峰、張坤儀合作畫幅。遐庵藏。款識:君子是喻。〈禮經〉注:聖人喻龍,君子喻蛇。遐庵先生盤桓鯢居,有猶龍之概,以生年肖蛇,張生坤儀因繪蛇贈之,余為補菩提一樹,亦庶幾警睡蛇以除煩惱之意云爾。奇峰高嵡。題識:泥牛入海路成蹊,水複山重更不迷;誰識陽關西去道,毒蛇蟠處即菩提。遐庵居士。鈐印:〈高〉 「奇峰」、「高嵡印」。〈葉〉 「玉父」。
展覽
臺北市立美術館,〈高奇峰畫展〉,一九八六年三月廿五日至五月廿五日
出版
〈天津商報畫刊〉第十卷第三十四期(天津商報社,一九三四年二月),頁3
〈高奇峰畫集〉(臺北市立美術館,一九八六年三月),頁31
〈高奇峰畫集〉(臺北市立美術館,一九八六年三月),頁31
Condition
-畫心上方見淡霉點,紙上見淺摺痕,可修復改善。總括而言,品相良好。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上款:「遐庵」即葉恭綽,民國時歷任交通總長、北京國學館館長職,乃政界「交通系」首腦人物。三十年代初宦海抽身,專心書畫鑑藏及藝文之事。
註:高奇峰與葉遐庵夙以道藝相知,且皆盡瘁國事,引為莫逆。葉氏推崇奇峰畫藝,屢為其賦詩跋畫,以増聲色,亦獲寫畫以報,如一九三○年獲寫贈祝嘏之作〈松鶴高壽圖〉。日後高氏病危,身後事亦託付遐庵,足見交情彌厚。
本幅乃高氏與門人張坤儀合繪贈遐庵者。畫上菩提樹,蓊鬱挺立,一蛇盤旋其上,白鱗熚熚,仰首吐舌,目迸靈光。師徒二人,一濕筆渲染,一細筆工寫,虛實互濟。如此構圖,未見前例,按高氏長跋,可知乃特為摯友而製。畫家題曰「遐庵先生盤桓鯢居」,即指涉葉氏身居要職,以其肖蛇,繪之以喻,並以遐庵奉佛,寫菩提樹「警睡蛇以除煩惱」,圖解其政務煩心之憂。葉氏得此贈畫,遂賦詩題跋其上,字詞間流露對前路迷茫之感慨。該詩收錄於〈遐菴匯稿〉,按書中排序,應屬一九三二年所撰,是年遐庵剛履任鐵路部長,惟因施政不順,旋即請辭,自此遠離政壇,從中亦可推斷本幅寫成年份。翌年,奇峰溘然而逝,葉氏撰〈輓高奇峰〉憑弔,有句曰「余題君畫,有陽關西去句,殆讖也耶」,即指涉本幅題畫詩。二人友情之不渝,盡在不言中!
另,〈高奇峰畫集〉所錄本幅尺寸有誤,以原圖尺幅為準。
參考資料:
〈民國叢書第二編.遐菴彙稿〉中編.詩文(上海書店,一九九○年),頁75
〈輓高奇峰〉可參見〈良友〉第八十三期(上海,良友圖書印刷有限公司,一九三三年十二月),頁14
註:高奇峰與葉遐庵夙以道藝相知,且皆盡瘁國事,引為莫逆。葉氏推崇奇峰畫藝,屢為其賦詩跋畫,以増聲色,亦獲寫畫以報,如一九三○年獲寫贈祝嘏之作〈松鶴高壽圖〉。日後高氏病危,身後事亦託付遐庵,足見交情彌厚。
本幅乃高氏與門人張坤儀合繪贈遐庵者。畫上菩提樹,蓊鬱挺立,一蛇盤旋其上,白鱗熚熚,仰首吐舌,目迸靈光。師徒二人,一濕筆渲染,一細筆工寫,虛實互濟。如此構圖,未見前例,按高氏長跋,可知乃特為摯友而製。畫家題曰「遐庵先生盤桓鯢居」,即指涉葉氏身居要職,以其肖蛇,繪之以喻,並以遐庵奉佛,寫菩提樹「警睡蛇以除煩惱」,圖解其政務煩心之憂。葉氏得此贈畫,遂賦詩題跋其上,字詞間流露對前路迷茫之感慨。該詩收錄於〈遐菴匯稿〉,按書中排序,應屬一九三二年所撰,是年遐庵剛履任鐵路部長,惟因施政不順,旋即請辭,自此遠離政壇,從中亦可推斷本幅寫成年份。翌年,奇峰溘然而逝,葉氏撰〈輓高奇峰〉憑弔,有句曰「余題君畫,有陽關西去句,殆讖也耶」,即指涉本幅題畫詩。二人友情之不渝,盡在不言中!
另,〈高奇峰畫集〉所錄本幅尺寸有誤,以原圖尺幅為準。
參考資料:
〈民國叢書第二編.遐菴彙稿〉中編.詩文(上海書店,一九九○年),頁75
〈輓高奇峰〉可參見〈良友〉第八十三期(上海,良友圖書印刷有限公司,一九三三年十二月),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