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3306
- 3306
清乾隆 青花纏枝瑞芝蓮紋雙耳葫蘆尊 《大清乾隆年製》款 |
估價
12,000,000 - 18,00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18.3 公分,7 1/4 英寸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93年10月27日,編號189
Condition
整體品相良好,惟見口沿有輕微磨痕,器底有細微窰縫。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此尊取材前朝珍瓷紋飾,展現乾隆皇帝慕古好雅,加入創新巧思,精益求精,成品既富創意,亦具經典韻味,本品正屬此中臻例,尤為珍罕。葫蘆尊器型及花卉紋飾取自明朝扁壺,如此擬古之式,雍正年間復興。如本壺之簡化器型,也首現於雍正年間,現存作例包括青花、銅紅、鬪彩及單色釉瓷器。 此器形於雍正年間相對流行,乾隆作例則甚罕。現時記載僅只兩對,其一售於香港佳士得1997年,後兩度於香港蘇富比拍出,2003年4月27日,編號56以及2006年4月10日,編號1686。另一售於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編號634,後於香港蘇富比2010年月8日易手,編號1821。
如本品之簡化器形,亦見於茶葉末釉作例,見何東爵士藏尊,曾展於《中國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銀禧紀念展覽》,香港,1985年,編號188,售於香港蘇富比1979年5月21日,編號126,後於香港佳士得2006年5月30日易手,編號1253。另一例售於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編號2817。還有一器,售於倫敦蘇富比1985年12月10日,編號271。上海博物館收藏一青釉龍紋例,載於陸明華,《清代雍正-宣統官窰瓷器》,上海,2014年,圖版4-13(右)。胡惠春且藏一尊,售於紐約蘇富比1985年6月4日,編號37。尚有一鬪彩例,圖載於史彬士,《中國歷代陶瓷選集》,台北,1990年,圖版160。
紋飾相近之乾隆例,亦見於另一瓶腹較圓之器型,比較趙從衍舊藏尊,曾展於《趙從衍基金會藏明清陶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78年,編號88,該例兩度售於香港蘇富比,先後為1976年5月12日,編號111及1987年5月19日,編號274,後於香港佳士得2010年12月1日易手,編號 3054。另比較一例,售於香港蘇富比1994年5月3日,編號 174。
本品之雛本,可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雍正年製署款青花釉裏紅尊,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下)》,上海,2000年,圖版200。
如本品之簡化器形,亦見於茶葉末釉作例,見何東爵士藏尊,曾展於《中國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銀禧紀念展覽》,香港,1985年,編號188,售於香港蘇富比1979年5月21日,編號126,後於香港佳士得2006年5月30日易手,編號1253。另一例售於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編號2817。還有一器,售於倫敦蘇富比1985年12月10日,編號271。上海博物館收藏一青釉龍紋例,載於陸明華,《清代雍正-宣統官窰瓷器》,上海,2014年,圖版4-13(右)。胡惠春且藏一尊,售於紐約蘇富比1985年6月4日,編號37。尚有一鬪彩例,圖載於史彬士,《中國歷代陶瓷選集》,台北,1990年,圖版160。
紋飾相近之乾隆例,亦見於另一瓶腹較圓之器型,比較趙從衍舊藏尊,曾展於《趙從衍基金會藏明清陶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78年,編號88,該例兩度售於香港蘇富比,先後為1976年5月12日,編號111及1987年5月19日,編號274,後於香港佳士得2010年12月1日易手,編號 3054。另比較一例,售於香港蘇富比1994年5月3日,編號 174。
本品之雛本,可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雍正年製署款青花釉裏紅尊,載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下)》,上海,2000年,圖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