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20
- 20
五代至宋 絞胎梅瓶 |
估價
100,000 - 150,000 GBP
招標截止
描述
- 46公分,18 1/8英寸
Condition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請以英文原版為準。整體品相甚佳,但口沿見幾處極淺磕痕,另有少許輕微窰燒所致瑕疵,包括兩小處極淺凹痕(各約2與5公分)與肩處及極細鐵斑。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本瓶造型典雅,瓶肩豐潤,瓶足微撇,尺寸龐大,極為可觀,燒製極難,胎、火必精熟,方見成品,但有微瑕,則致瓶身彎斜。除此之外,本瓶取兩色胎土混合製胎,成品紋理如大理石,對比鮮明,極為奪目,亦見瓷匠造詣。絞胎瓷有各式變化,如木紋、鳥羽紋等。 絞胎瓷始創於唐代,相信乃源自絲路通商所得西域大理石紋琉璃,後者於東漢起流通於中土。比較一琉璃瓶,製於地中海沿岸,出土自洛陽東漢古墓,現藏於洛陽博物館,曾展於《China. Dawn of a Golden Age, 200-750 AD》,紐約大都會博物館,2002年,編號13。此技巧沿用於宋代,河南各窰均有出土破片例,如焦作西王封窰、恩村窰及修武當陽峪窰等。
絞胎瓶已然罕見,梅瓶器形兼如本品尺寸龐大者則更為難得,唯可比較一梅瓶例,瓶頸較短,瓶口呈梯形, 斷代金朝,現藏於山西太原晉祠博物館,圖載於劉濤,《宋遼金紀年瓷器》,北京,2004年,圖版3-30。另比壺例,尺寸遠較本品細小,斷代南宋,圖載於《Illustrated Catalogue Series.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useum Yamato Bunkakan Collection》,奈良,1977年,卷7,圖版79;再比一瓶例,斷代元朝,售於倫敦蘇富比2007年5月16日,編號9。
絞胎瓶已然罕見,梅瓶器形兼如本品尺寸龐大者則更為難得,唯可比較一梅瓶例,瓶頸較短,瓶口呈梯形, 斷代金朝,現藏於山西太原晉祠博物館,圖載於劉濤,《宋遼金紀年瓷器》,北京,2004年,圖版3-30。另比壺例,尺寸遠較本品細小,斷代南宋,圖載於《Illustrated Catalogue Series.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useum Yamato Bunkakan Collection》,奈良,1977年,卷7,圖版79;再比一瓶例,斷代元朝,售於倫敦蘇富比2007年5月16日,編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