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 5214
- 5214
吳徵、沈心海等十九家 花鳥山水人物冊 | 水墨、設色絹本 十九開冊 一九二一年作
估價
10,000 - 15,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水墨、設色絹本 十九開冊 一九二一年作
- 各28.2 by 35.9 cm. 11 1/8 by 14 in. (19)
款識:〈金德樞〉辛酉七月,擬冬心翁為篪皋先生八十壽。希辳金德樞。〈王虢〉篪皋表叔八十冥壽紀念。辛酉八月。介盦王虢。〈王賀清〉以介眉壽。篪皋表叔大人八十仙慶。郁周賀清繪祝。〈傅壽宜〉篪皋老先生八十仙壽大慶。辛酉歲。傅壽宜。〈吳筠生〉篪皋老先生都尉八十冥壽,因臨清湘老人〈瓜瓞綿長圖〉,以誌紀念。辛酉中秋,吳筠生寫。〈羅洪疇〉無量壽佛。 笠盦先生。令先翁篪皋都尉八十僊壽紀念。辛酉秋月。叙九羅洪疇。〈沈心海〉滿地凌霄花不掃,我來六月聽鳴蟬。辛酉臈月,仿新羅山人筆,篪皋仁兄大人雅屬。心海沈兆涵時年六十有六。〈汪洛年〉篪皋先生八十冥壽。董北苑〈夏山圖〉,石谷摹本筆墨沉著,氣象陰森,殆甲觀也,率尔效之。辛酉十一月,鷗客汪洛年。〈姚鍾葆〉晚山閒遠。 辛酉冬十二月,陰寒欲雪,寫此遣興,即奉篪皋仁兄鑒正。叔平姚鍾葆。〈汪琨〉霜前林葉映霞紅,遠水遙山極望中;最是秋聲詩意好,幅巾籐杖任從容。辛酉小春,仲山汪琨。篪皋先生八十冥壽。十一月上旬,仲山補款於上海。〈吳徵〉雲迷古木千章秀。篪皋仁兄大雅屬正。辛酉冬十二月。袌鋗吳徵。〈胡雲〉篪皋先生八十仙壽大慶。古岡胡雲。〈方紹芬〉篪皋先生八十仙壽大慶。辛酉冬,方紹芬思若繪祝。〈王香巖〉萬玉兮森森,清風兮滿林。有幽人兮高蹈,時擊節兮長吟。長吟兮陸續,鳳為起舞兮鸞為度曲,羌此樂兮誰知,簞瓢兮亦足。時辛酉冬, 篪皋先生八十冥壽。青田山人王香巖作於申江。〈胡榮〉君子喜歡芝蘭氣慨。辛酉冬月,胡榮寫於海上。篪皋先生八十冥壽。〈潘琪〉綠窗一帶遲遲日,紫燕雙飛寂寂春。篪皋仁兄先生屬正。小雅潘琪寫于海上。〈郭皞〉却憶生前親所嗜,松江尤勝武昌魚。篪皋先生冥壽,繪此以獻。郭皞。〈古香女史〉篪翁老先生冥慶。古香女史繢。〈歐陽□〉篪皋老先生八秩僊壽。笠盦仁長屬繢紀念。辛酉秋九月。圭峰山人歐陽□。 鈐印:各家鈐印一至三方
Condition
-畫上見小蟲蛀口,左下或右下角見水迹,數開上見淡霉點,可修復改善。總括而言,品 〈古香女史〉一開左上角見挖補痕跡。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註:〈古香女史〉一開見挖補痕跡。
私人收藏名家書畫專輯 (編號5201-5227)
本輯原藏者性耽藝術,少好積古,藏品多得於上世紀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歷年來積累甚豐。
輯中書法,自清中葉以迄民國,匯集名臣翰林書迹,以便面為主,既及股肱之臣朱珪、祁雋藻、翁心存、同龢父子,亦得兼享藝名之汪士鋐、王文治、吳大澂等,狀元者範圍亦廣,如外交官洪鈞、大清唯一蒙古籍狀元崇綺等。另書法四屏集國變後政途各異之朱孝臧、張謇、袁克文等。
繪畫方面,則以江浙名家作品較豐,其中冊頁、四屏多種,囊括滬上名家近五十人,既及晚清藝壇中堅如金心蘭、錢慧安、陸廉夫、吳徵,亦及民國時期獨當一面之界畫能手陳小舟、「菊花專家」繆谷瑛等,可謂春申藝壇發展之見證。輯中另備閩籍大儒林鴻年、葉化成、林揚祖、馬兆麟等作,皆傳世鮮見者,識者當自珍之。
私人收藏名家書畫專輯 (編號5201-5227)
本輯原藏者性耽藝術,少好積古,藏品多得於上世紀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歷年來積累甚豐。
輯中書法,自清中葉以迄民國,匯集名臣翰林書迹,以便面為主,既及股肱之臣朱珪、祁雋藻、翁心存、同龢父子,亦得兼享藝名之汪士鋐、王文治、吳大澂等,狀元者範圍亦廣,如外交官洪鈞、大清唯一蒙古籍狀元崇綺等。另書法四屏集國變後政途各異之朱孝臧、張謇、袁克文等。
繪畫方面,則以江浙名家作品較豐,其中冊頁、四屏多種,囊括滬上名家近五十人,既及晚清藝壇中堅如金心蘭、錢慧安、陸廉夫、吳徵,亦及民國時期獨當一面之界畫能手陳小舟、「菊花專家」繆谷瑛等,可謂春申藝壇發展之見證。輯中另備閩籍大儒林鴻年、葉化成、林揚祖、馬兆麟等作,皆傳世鮮見者,識者當自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