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开奖官方开奖网站查询

拍品 767
  • 767

陳庭詩 | 無題

估價
30,000 - 60,000 HKD
Log in to view results
招標截止

描述

  • 無題
  • 一九七七年作
  • 彩墨紙本
  • 66 x 66 cm; 26 x 26 in.
款識庭詩 一九七七 藝術家鈐印(右下)

來源

貝學仁與貝夫人珍藏

Condition

null
我們很高興為您提供上述拍品狀況報告。由於敝公司非專業修復人員,在此敦促您向其他專業修復人員索取諮詢,以獲得更詳盡、專業之報告。

準買家應該檢查每款拍品以確認其狀況,蘇富比所作的任何陳述均為專業主觀看法而非事實陳述。準買家應參考有關該拍賣的重要通知(見圖錄)。

雖然本狀況報告或有針對某拍品之討論,但所有拍賣品均根據印於圖錄內之業務規則以拍賣時狀況出售。

拍品資料及來源

相約一九七二:貝氏珍藏戰後中國藝術 The Bell’s Collection of Postwar Chinese Art

「1972年,我們來到台北。儘管我們非常樂意浸沉於中國文化當中,我們的外交人員身份卻讓我們經常停留在外藉人士的生活圈子裡;然而,由於我們熱愛藝術,我們很快發現了由另一位美國人華登夫人(Jeanne Watten)創立的『藝術家畫廊』(The Art Guild),並迅速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地方。在這裡,我們遇到來自五月畫會的本地藝術家;他們打破中國藝術傳統,並探索嶄新的表現方式;我們頻繁地參加這裡每一場展覽,並很快開始收藏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參展藝術家經常親自到場,而我們都很享受透過有限度的語言,一起探討作品。我們也會拜訪藝術家工作室和寓所;拜訪陳庭詩的時候,我們經常給他帶上一瓶他最愛的琴酒,而他那雙被顏料潑得像藝術品一樣色彩斑斕的皮質拖鞋,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多年以後,他到北京看望我們,並欣賞掛在我們家中的他的作品。我也到莊喆位於台中大學的家裡拜訪:在那裡,我購藏了一幅掛在他家客廳的油畫(拍品編號775),此後此作也一直掛在我家客廳—莊喆告訴我,這是他1973年第一次在美國密歇根州看到下雪的時候獲得靈感而創作的。

自從我們搬到台中之後,我們非常想念我們生活中的藝術,並決定在我們家裡舉行展覽。藝術家們都很高興我們有此想法,於是我丈夫租了一輛小巴,把陳庭詩、席德進、吳昊、顧重光、吳學讓、文霽、朱為白及幾位其他藝術家送到我們台中家裡。我在社區之中寄出了超過三百張請柬,邀請大家到我們家花園的藝術展覽。藝術家們各自建立展示空間,在花園的圍牆上陳列作品,並且即席揮毫創作,各方來賓則絡繹不絕並購藏作品。我們甚至安排了一個角落給兒童創作,讓他們把自己的傑作與藝術家作品期石展出。這次展覽非常成功,於是我們又連續舉辦了兩屆。為表示對我們的謝意。這些藝術家亦即場為我們合力繪製數幅作品。」

貝夫人與蘇富比專家訪談節錄,二〇二〇年二月

1945年,聯合國成立,成為二戰之後國際秩序之象徵。此時,中華民國代表中國參與聯合國,即使1949年東渡台灣,其依然保持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地位;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中國席位改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此一變局對於戰後中國藝術發展,產生至關重要之影響。1972年初,年輕的貝學仁與貝夫人(Sheridan and Sallie Bell)來到鉅變後的台灣,通過當年美國海軍醫院院長夫人華登夫人開設於台北雙城街的「藝術家畫廊」,結識當時一眾身在台灣而年輕新銳的戰後華人藝術家,甚至在搬到台中之後,連續三年利用自己的居所舉行展覽,協助好友發展事業。過去在國際拍場所見之戰後中國藝術,絕大部份以旅居歐美的海外華人作品為主,然而由於貝氏伉儷在藝術收藏上緊隨其個人行迹,其珍藏完整保留了六、七〇年代紥根台灣的華人藝術面貌,大大補充歷史空白,從當年的文獻,亦可見這些藝術家以中國藝術先鋒自居。戰後藝術乃全球藝術發展之共同章節,若以七〇年代聯合國中國席位之易位為轉抉點,即可見戰後中國藝術於1949年之後從中國大陸轉戰台灣,及至七、八〇年代之交,兩岸大致同時重新開放,則標誌著當代藝術之嶄新潮流之勃興。如此,過去因地緣認知而割裂之中國現代、戰後及當代藝術發展關係,將獲得全面而恰當之縫合。

貝氏伉儷珍藏的戰後中國藝術作品,幾乎全部誕生於七〇年代,近半世紀以來一直長伴身邊,乃戰後中國藝術的最佳標本。貝氏與陳庭詩交情深厚,藏品尤其精彩,譬如已知私人手上最大尺幅之陳庭詩彩墨四聯屏《四季》,即於本季現代藝術晚拍隆重登場;日拍登場之抽象彩墨《無題》(拍品編號767)、《無題》(拍品編號769)、《山抺微雲》(拍品編號768),亦殊為精彩;《圖騰》(拍品編號770)及《圖騰》(拍品編號771)是罕見的金石風格版畫,《春歸何處(致貝學仁)》(拍品編號772)則是陳庭詩與貝氏伉儷的友誼見證;貝氏伉儷在台灣的藝壇好友以「藝術家畫廊」代理畫家為主,譬如五月畫會的莊喆(拍品編號774、775)、馮鍾睿(拍品編號773),東方畫會的席德進(拍品編號776)、吳昊(拍品編號790)與朱為白等。朱為白以割裂、拼貼畫布的作品形象著名,然而貝氏珍藏的朱為白作品,則純然屬於早期風貌,如《元》(拍品編號786)與《無題》(兩幅)(拍品編號787)以木刻版畫結合抽象水墨和書法,《二水牛》木刻(拍品編號782)及版畫(拍品編號783)、《福在我家》(拍品編號785)及《朱為白原版版畫集》(拍品編號784)更是難得一見的版畫珍品,與顧重光《春節;旅行者》(兩幅)(拍品編號789)及文霽《無題》(拍品編號788)並觀,可見當時戰後藝術正在本土原鄉與國際抽象之間分流競逐;此外,貝氏伉儷的現代水墨珍藏亦豐,如何懷碩《白帆與海》(拍品編號777)、《無題》(拍品編號778)、《詠懷古跡五首之二》(拍品編號779)、《無題》(拍品編號780)、《秋溪野泊》(拍品編號781)於兩人工作起居之處展出多年,吳學讓《憶》(拍品編號791)與《石榴圖;家族圖》(拍品編號792)亦交織傳統筆墨與現代色彩構圖,畫面洋溢美滿幸福,彷彿保留貝學仁與貝夫人早年在台灣的美好回憶。